3、設立“高峰”指數
此處高峰指數是指高峰期用戶平均每小時用電量與該日平均每小時用電量的比值。其中的假設是,高峰指數越高的用戶,會有更大的潛力和動力來減少高峰期用電量,將這部分用電轉移到非高峰期。當高峰指數為負時,不具備高峰期削減用電量潛力。當高峰指數為正時,根據數值高低分為高中低三檔,通過給予不同的分時電價滲透率(以下簡稱:“滲透率”),預測可能會積極參與到分時電價下削峰填谷的用戶數量。
根據計算得出該區(qū)域工商業(yè)用戶的平均高峰指數是1.4,居民用戶的平均高峰指數是1.7。
以居民用戶為例,設定不低于平均高峰指數1.7為高檔,假設中低檔高峰指數分界線為1.2,假設對應高中低三檔高峰指數的滲透率分別為30%、20%和10%。經計算得出, 選定的94個居民用戶樣本中,有22.5個可能參與到該分時電價項目中,滲透率為24%,符合客戶預期,方案可行:
4、預測高峰期可削減的用電量
以居民用戶為例,根據用戶高峰指數并假設最高削峰率,對該分時電價項目選定的94個的居民用戶樣本進行模型測算得出,其預期削峰率均值可達14%。后經計算得出工商業(yè)用戶預期削峰率均值可達7%,均符合行業(yè)區(qū)間6-18%,假設成立。進而推算出全月所有用戶高峰期預期削減用電量,并達到公司期望值。
5、計算使用分時電價前后的收益率變化
削峰率達到公司要求后,下一步是分析收益率。需要計算對比采用分時電價收取的電費與采用單一式電價收取的電費。因公司從發(fā)電企業(yè)協議購電批發(fā)價按高峰期每小時用電量乘以當月用電小時數乘以度電批發(fā)價格收費,需要對比使用分時電價前后的高峰期用電量。 如果分時電價下收取的電費減去削峰后購電批發(fā)價大于單一式電價下收取的電費減去削峰前購電批發(fā)價,則該分時電價項目可行,反之則不可行。
經計算,收益率達到公司預期,該分時電價項目可行。
提醒:本文闡述了研究分時電價可行性的一種分析方法,可供大家參考。考慮到項目保密性,部分數據經過修改。